Skip to main content

访问翟永明

英文

1.    这四十年以来,女作家的情形有进步了吗?哪方面【没】有?

现在最大的问题,就是中国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,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重要, 中国人的文化复兴的愿望就提升了。很多人开始关注民族的文化复兴,但是,伴随着文化复兴的愿望,也有一些特别糟糕的现象。比如,在复兴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,精华和糟粕都泛滥起来。过去已经被批判的或者被唾弃的封建的东西又回头了。在中国,女性的地位正慢慢地,不太被别人察觉地后退。但是很多人不觉得。在文学圈,比起四十年前,我觉得文革后的作家已形成一个很大的利益圈。这个利益圈以男性为主,也有极少数附庸在男性话语圈上的女作者。他们在大学或学术圈,包括民间,江湖,都形成了不同的话语权。这种情况这几年非常明显。而女作家因为各自为战,自已写自已的作品,不太活跃。所以,女作家面临的局面,我个人认为是有所退步。一些性别歧视的现象,以各种面目悄悄出现。

同时,在文学圈也存在一个性别上的比例分配问题。实际上,我认为当代诗歌中女诗人写得好的有很多,不比男诗人少。但是,差不多在许多重要的会议上,尤其是国际交流的会议上,女诗人仍然是点缀。因为话语权和选择权,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男人手上,而且,女作家也倾向于低调而淡泊,甘当绿叶,有时甚至连绿叶都不是。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双方的努力。

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在1980年代中有过一个蓬勃的发展过程,当代女性诗歌的作者很多,而且她们也非常活跃。即便是现在市场化了,也有大量的女性诗人活跃在各个领域,她们一直在写作。不能否认,女性在许多方面会受到一些束缚,比如婚姻、孩子等会在时间和精力上消耗掉女性的很多能量,因此,在一些重要的活动中,看似女诗人不太活跃,而实际上,有一条女性写作的线一直延续着。

总的来说,中国的女诗人都有比较自觉的女性意识,但是中国文学圈一直是男性主导的世界。现在更是如此。比如女性文学在很多大学里面仍然不是一个正规的研究对象,很多人把它看成不重要的“女性气质”而已。只有女研究生才去研究女作家的作品。

有个年轻女诗人曾经对我说在我与之打交道的新一代男诗人中,仍然有对本质的对女性诗人的蔑视。我感觉男性这种蔑视在于,他们对强有力的语言力量、诗歌语言的开掘、诗歌传统的革新……这些,他们认为仍然这才是男性有力量做的事情

男人一方面认为感性的东西不够伟大,太女性化,不值一提。如果女作家达到这种标准,他们又会觉得这个女性太“男性化”了。总之,有力的,伟大的东西都是男性化的;次一等的,弱些的就是女性化的。

很多男诗人对女诗人的蔑视,或者相反,对她们的某些东西的赞美“比如温婉、柔情“;这二者是一回事种蔑视极其可笑,本能的,自发的东西什么时候变成被蔑视的了。许多男性视点的理论有理有据,实践中的情况又是别样。此外,男性诟病的某些东西不应该用来概括女性意识的主要部份,何况,他们诟病的意义为何,也值得深思。我想有的男性并不愿意睁开眼睛看到女性的写作实践,被女性超越与被男性超越不同,——这最后会从作品竞争演化为潜意识的性别斗争,——毕竟中国男性在这方面的积痼是十分深的。

女诗人也许更关心的是写作自身的问题,再说,性别这样在现实中至关重要的东西,以后在虚拟世界就没什么意义了。人们真的可以雌雄同体了,或者把性别隐藏起来。网络部份削弱了传统话语权,这是件很好的事。

2.    女作家跟男作家来比,对名誉、收入、影响力、地位等方面,会不会受到社会性别不平等对待? 女作家的作品得到的书评是不是跟男作家的差不多,或者少么?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?

 女作家跟男作家来比,肯定出版机会和获奖机会、影响力等,都少很多。比如,八十年代成名的许多男作家,都出了文集。也就是作品的全部文集。很少有女作家出文集。也许王安忆出过。不确定。至少女诗人里面没有。因为在中国,出版作品全集,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。

至于说到书评,那倒不一定,因为中国的出版社在出版女作家的书时,也会找人写一些普通的书评。

在文学奖方面,获奖的女作家少的可怜。1982 – 2015,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的男作家共有34,女作家共有9位。1995 – 2017鲁迅文学奖历届获奖的男作家共有201,女作家共有27位。【不幸的,这是世界上很普遍的现象,包括Nobel、Pulitzer等文学奖在内。在总共110位诺贝文学奖的得主的作家中,只有13位是女作家。】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发?你认为是什么原因?你认为应该不应该採取措施来处理这个不平等的情形?

在中国,文学界本身就是一个男性主导话语权的地方,从古到今皆如此。 外界只是概念化的将女作家作为一个品种,纳入到形形色色的艺术流派之中(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)。女作家的身份成为一种界定,很多界定是比较模糊的,不确定的,有的时候是歧视性的。对女作家的评论往往不是在文学的层面上,不是讨论文学品质,而只讨论性别问题。当然女性主义文学,肯定涉及性别问题,。但此外,还涉及文学的技术层面。另外,这种界定也不大从女作家的个体出发来讨论,而是以一个群体的面目出现。把女诗人全都打包,捆绑销售。

同样,获奖比例也是按男女比例来搭配的。近几年,重要的奖项里极少有女作家作为评委,这也是女作家获奖少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很多奖项根本就是利益分配,女作家也很少在男性利益圈里混。当然,在男性利益圈里混的女作家,有时也可以得到一些不太重要的奖项。

也许有更多的女性评委介入,会有所改变。但评委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利益圈。许多重要奖项里一个女评委都没有。如果有,这个女评委有可能选女作家的作品,男性评委会相视一笑,认为女性很狭獈。所以,这是一个悖论。

4.    对 谁的小说更多被翻译成英文的那个问题,有普遍的、明显的性别不平等的情形。根据美国ROCHESTER 大学每年发表对从世界每一个语言译成英文的数据,多数被翻译的作家是男作家,2006-2016那十年中,只有29%被翻译成英文的作家是女的。对中译英的情形,根据我自己调查所得的数据, 2012 - 2018, 被翻译的117 小说之间,只有35本 左右是女作家写的。 

可能也因为更多的翻译家,出版社主编也是男性。再者,女作家也比较被动,比较淡泊。不会主动去找译者。小说还好一点,有出版社代理。诗歌没有市场,就更没有译者主动去翻译。

5.      一个作家有一次跟我说了,中国作家之间,如果是男作家,人人会写某某【作家】,不过提到女的,总得写“某某【女作家】”,即,首先提到她的性别。你对他的评论有什么看法?

有一段时间我比较介意别人称我女诗人,觉得一下子把我划到一个很边缘的群体里边去了,而且整个这个群体就是属于比较边缘的,我们的写作也因此被带有蔑视的成分,也被边缘化了。所以我感觉就特别不舒服,特别反感。但是我现在就不太在意了,因为我觉得问题在于你自己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,比如你认为女诗人这个群体是一个比较边缘的、低级的,不在主流位置上的,你就会觉得这个感觉很不好,但是换一个角度,不把它看成一个很低级的群体,把它看成是一个很自足的群体,跟男诗人是一个对等关系的群体,那就也没什么了不起。现阶段要想改变这种状况,改变不了,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对它的态度,很多人说:“我不是女诗人,我是诗人”。我以前也说过:我首先是一个诗人,然后才是一个女诗人。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是非常介意的,其实是内心里面有一种不自信,不希望被排除到一个边缘的群体里边去,你还是希望能够在一个主流的位置。现在我觉得,只要写作是让我能够自信的一个状态,就不会去介意很多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