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心声

英文

已经打过放学铃了。坐在窗口的京京稍稍一侧脸,就看见了背着书包往校门口走的同学们。大家都下课,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。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,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。

李京京,注意力集中! 一声呵斥,京京吓了一跳,赶紧扭回脸来。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。

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,头发剪得短短的,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,嘴巴棱角分明,模样有点像男孩子。连她的说话、手势、走路,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,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、好强、又有点自信的人。

大家都注意听,这件事很重要。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。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,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问题。昨天发下去的讲义,你们都看了吗?

讲义上印的是一篇小说《万卡》,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。京京看了好几遍。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。那个穷苦的、可怜的小人儿万卡,不知怎么,总是缠在他心上,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。

程老师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:课上要求大家表情朗读。大家把讲义拿出来。

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,每个人都拿出讲义,端端正正摆在面前。

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。林蓉,你读第一段。赵小桢,从亲爱的爷爷……’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,擦过似的。周海,你从……” 程老师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,然后说:上课时,我说表情朗读课文,你们就举手。一个一个顺序来。别的同学呢,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。

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,眼巴巴地望着老师,仿佛想说什么。

李京京,又是你不定神。程老师皱起眉头。 京京脸一红,低下了头。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,并且举了举手。

什么事? 京京站起来,结结巴巴地说:老师,我能……念一段吗?

不行。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,不行。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,念不好。

京京垂下头。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!他真想念一段,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!他准能念好。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?

回家的路上,路过一片小树林子。树林子里静悄悄的,远远近近都不见行人。京京心跳起来,忍不住倚在一棵树上,又从书包里拿出那份讲义。讲义是新近印出来的,油墨味儿还是那么浓,那么香,真好闻。他选了一段,轻轻地念出声来:

“‘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·玛卡里奇!他写道,我在给您写信。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,求上帝保佑您。我没爹没娘,只剩下您一个人是我的亲人了。’……”

京京叹了一口气,走起神来。讲义从他的手指间滑落,飘在地上,他没有发觉,一动不动。他也有一个乡下的爷爷。小时候,他是在爷爷那儿长大的。爷爷有一根光亮光亮的水烟袋,一抽烟,就喊:火!京京赶紧拿来纸捻子,点着火,递到爷爷手上。爷爷的一声把火吹燃,然后咕噜噜、咕噜噜地抽上几口,深深吸进一口气,又长长地吐出来,好像美得不行。抽过了瘾,爷爷放下水烟袋,一把将京京揽在怀里,开始说:从前有个财主,雇了两个兄弟在家当长工……”到了夏天,晚上,爷爷搬一把竹椅到打谷场上乘凉,京京像个小狗似的蜷在他旁边。爷爷指着天空说:看见了吗?发亮的带子是银河。王母娘娘不让牛郎织女会面,拔下头上的簪子,的一划,就成了这条宽不见边的大河……”

后来京京长大了,妈妈说要让他到城里来上学,他就再没见过爷爷。可是爸爸妈妈总吵架,总吵架。一吵起来,妈妈总是打他,一边哭一边打,他害怕极了。他不喜欢这个家,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。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,京京也盼着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。这个万卡写的信多好啊!京京还没有给爷爷写过信,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。

他从地上捡起讲义,又挑了一段往下念: 亲爱的爷爷,老爷家里有挂着礼物的圣诞树的时候,替我摘下一颗金色的胡桃,收藏在我的丝匣子里头。问奥尔迦·伊格纳捷芙娜小姐要,就说是给万卡的。……”

这么说,这个叫奥尔迦的女孩子一定跟万卡挺要好了?京京以前也有个好朋友,叫妮儿,就住在爷爷家对门。妮儿有一双特别黑特别黑的眼睛,一笑,那双眼睛就眯缝起来,带着点狡猾的神气。她总是领了京京去摘桑葚吃。她会爬树,双手一扯一扯,爬得飞快,跟猴子似的。她让京京在树下举着篮子,她坐在树上一把一把摘下桑葚,扔进篮子里。然后,他们两人坐在河边的水码头上,把脚丫子浸在水里,痛痛快快地吃桑葚,吃得嘴唇和牙齿黑紫黑紫的。

哦,多叫人怀念的事,跟万卡信里写的多像啊!京京甚至想象得出万卡写信时的心情,那种期待、盼望、急切的心情。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段课文,他一定能读好,一定的。他真想大声地读一段,用上全部感情去读。这是个多好的故事!

他抬起头,往四面望了望。林子里静悄悄的,两只小蜜蜂在附近嗡嗡地飞。他咽了一口唾沫,把讲义举在面前,终于大声地从头念了起来:

三个月前,九岁的男孩万卡·茹科夫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兴这儿来做学徒……”

声音是不太好听,有点沙哑,有点毛毛刺刺的。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?嗓子不好的人,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?京京心里难受极了。

第二天放学后,程老师让那指定的六个同学留下来,各人把自己的一段课文反复读上几遍。她因为要备课,先到办公室去了,说一会儿再来过关

京京刚走出教室,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了上来。京京心里痒痒的,忍不住又折回去,趴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听。

胖胖的赵小桢读的是第二段。她平常的声音又脆又甜,很好听。但是只要一读书,她读出来的调子总是软软的,奶声奶气的,好像写信的不是穷孩子万卡,而是个爱撒娇的小姑娘。

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·玛卡里奇……我没爹没娘,只剩下您一个人是我的亲人了。

不,不是这样的。京京听着,在心里说。不是这样的。万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,他那时才九岁,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,吃不饱,还要挨打,他伤心极了,盼望爷爷去救他,他是在恳求,在哭诉,决不该有这种撒娇的腔调。

赵小桢还在往下念,还是那样软绵绵、奶声奶气的。

不是这样的!京京终于叫出来。

屋里的朗读声一下子停了,六个人都吃惊地望着他。 你说什么?赵小桢惊讶地问。

京京有点儿发窘。也许,是他自己理解错了呢?他嘟嘟囔囔地说:读得不对。

什么呀!赵小桢撇撇嘴,你又不是老师,怎么知道我读得不对?

对呀,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。要是程老师说:不对。那就是真的错了。京京说的又算个什么呢?

京京红着脸,固执地嘟囔着:不对。不对。 屋里的同学全都哄笑起来。

赵小桢尖起嗓子说:得了吧,老师不让你读,你就说人家不对。你在忌妒。

京京气得要命。怎么能这么说呢?他虽然心里挺难受,可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忌妒别人。他可不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。 好吧。他在心里想,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,我不管了。

他委委屈屈地离开教室。走出好远,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。

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,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,足足有二三十个老师和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。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,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。程老师倒是不怕,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。先讲契诃夫的生平、成就,再挑出几个生字、生词教了几遍。接着她说:下面请同学们表情朗读课文……”

按照事先的布置,当然只有林蓉一个人举了手。其他同学根本就动都不动。光那阵势就把人吓傻啦!谁敢瞎充好汉呢?

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。她读得很流畅、很清楚,程老师满意极了,连连点头,眉里眼里都是笑。

读完这一段,老师一摆手,林蓉就坐下了。下面该是赵小桢。

可是,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。京京觉得奇怪,抬头往赵小桢那儿一看,她满脸通红,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义,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,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眼睛。她一定害怕得厉害。是啊,这么多老师看着呢,万一一慌,读得结结巴巴,多难为情!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。

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。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,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。全班都没有人举手。事先说好了的呀!

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。他真想站起来。可是,如果举了手,程老师会喊他吗?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?他真想念。不是要出风头,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,想痛痛快快念出来,吐出来。

他咬紧了嘴唇,郑重地举起右手,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。

程老师有点慌乱了。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,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,可是,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,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。她只好说了声:李京京,请你接下去读。

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·玛卡里奇!京京大声地、充满感情地念着,我在给您写信。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,求上帝保佑您……”

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,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?爷爷的水烟袋还是那么光亮光亮吗?他现在给谁讲长工和财主的故事呢?还有妮儿,黑眼睛的、会爬树的妮儿,她跟谁坐在一块儿吃桑葚?他真想念他们,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,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,一辈子不回来。一辈子!

“‘……亲爱的爷爷,发发慈悲吧,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去,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,我再也受不了啦……我给您跪下了,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,带我离开这儿吧……’万卡嘴角撇下来,拿脏手背揉揉眼睛,抽噎了一下。

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,吧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,声音那么响,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。他立刻停止了朗读,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,还好,没有人在笑话他,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。他稍稍地松了口气,这才发现,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,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。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,请老师原谅,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,什么话也说不出来。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,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。老天爷,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!

他叹了口气,悄悄地坐了下来。教室里一片寂静,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。过了好一会儿,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,走到他面前,声音发颤地说:李京京,请你……把课文全部读完吧。

他又站起来了,沙哑着嗓子,一字一句地、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。他心里在想,等放了学,我一定要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,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,一封长长的、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。最后,我完完整整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,我知道那个地址

1982